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王占岐:倾情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9 阅读量: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徐燕 通讯员刘国华)不久前,湖北省首届 “最美社科人”评选揭晓,全省共有11人获此殊荣,我校学院王占岐教授名列其中。

王占岐长期坚守在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经济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工作的第一线,作为专业教师,他努力当好学生思想品德、学术、学风的引领者,培养大批学生成长成才;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倾情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提供智力服务,在国内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者,他积极参与学校乃至湖北省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改革,为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好学生思想品德、学术、学风的引领者

王占岐来自陕西岐山,1991年留校任教以来,他一直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讲土地经济学、土地科学前沿、可持续发展概论、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治理、土地工程技术等课程。他认为,一名好的大学教师,一定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领者、学术的引领者、学风的引领者,他以身作则将这“三个引领”带入日常教学及科研团队中,并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流品德、一流专业素养、一流协调沟通能力、一流胸怀的人才。

王占岐认为,严肃活泼轻松、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备课和查阅文件,将讲课视为一门艺术,用宽广的知识、丰富的语言表达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无论面临什么困难,都坚持为学生授课,所讲授的课程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在讲解地租理论时,王老师不仅介绍了大量的国外相关知识,还与国内农村土地利用等社会热点知识相结合,旁征博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很多鲜活的案例,引导我们透过专业知识思考社会问题。”一名上过《土地经济学》课程的同学这样说到。

王占岐(左三)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教学

王占岐非常重视“学”与“行”的有机结合。在土地环境质量调查的实践教学中,不管多艰苦的野外调查环境,从土壤采样到土壤化验的每一个步骤他都会亲自示范,并现场讲解相关内容,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们收获颇丰。每次野外实践教学之前,他都要给所有学生开会,从穿着饮食到出行安全等问题,都会反复叮嘱学生。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探究科学的奥秘。目前,他已带领学生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子课题、地质调查等各类项目80余项,指导学生在《土地利用政策》《乡村研究杂志》《中国土地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在他的指导下,有多位本科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2名研究生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学生先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成长成才,走的更远。”是王占岐给学生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长期担任班主任和学务指导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德育、智育的协同发展。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坚持“严而有格、爱而不纵、严爱相济”的育人理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承担着亦师亦父的角色。

王占岐曾指导他的一位博士生进行博士论文开题答辩预演,这名博士生在演练中不断出现口语化的表达,他听到后,严厉地指出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练,直到第五次这个问题被彻底纠正,全程能用正式、清晰的语言进行答辩才结束预演,这时已是晚上十点。这名博士生表示,这次经历使自己受益匪浅:“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不会再犯同一个问题,在各类汇报、答辩中,也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出色。”目前,王占岐指导的研究生已有百余人,每年教师节,他总能收到学生的大量祝福。

生活中,王占岐对学生的关心细致入微,多次帮助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的学生。一位男同学在刚被录取为他的博士研究生之际,因父亲得了癌症,提出放弃博士研究生的就读机会。了解到这名学生的情况后,王占岐与他深入沟通,并为他想到了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在王老师的帮助下,这位男同学在家庭度过难关后重返校园,顺利毕业并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疫情期间,一名留学美国的博士生无法回国,因资助资金用完及家庭较贫困而在美生活极其困难,王占岐知道后立即打款给他,无私资助了他的生活。

过去五年,王占岐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主持教学项目2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年均教授本科、研究生课程5门,授课114学时,教学总工作量600余学时,被誉为校“教学之星”,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地大教工”“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研究生良师益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三次获校本科生教学质量评价前10%,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倾情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王占岐现任我校学院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土地学科建设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等。

王占岐(前右二)带领科研团队进行野外科考

20多年来,王占岐带领科研团队,倾情为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提供智力服务,在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具有影响力的成绩。他主持完成湖北省山水林田湖草统一保护和生态修复模式研究、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复绿等系列工作,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创新思路;完成长江流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制度建设及政策创新、自然资源部专项政策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等工作,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更新及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主持完成了50余项湖北省土地环境质量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及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为落实湖北省农用地保护、创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了决策支撑;作为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专家组成员,他多次承担全省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工作,在规范专项资金使用、保障耕地质量和数量同步增加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我国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化发展、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王占岐在反复的科研实践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城镇群为整体的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体系,带领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了欠发达城镇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的难题,并将此成果推广应用到湖北、广东、河南、广西等20余个县市的中小城镇群土地评价工作中,对中小城镇区域的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在做科研项目时,王占岐教授事必躬亲,一名博士生说道:“2016年暑期,王老师带着我们10余人在丹江口水库取样,当时气温已达40度,在一个铁皮船上一待就是一整天,大家汗流浃背,王老师一边擦着汗一边给我们讲解样点如何布置、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并亲自示范如何采集水样,同时也询问我们样品的保存与检测以及数据的处理,为我们查漏补缺,他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着实令我们佩服。”

做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发动机

20余年来,王占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积极组织并参与创办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该专业于2003年、2005年分别获批硕士点和博士点,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6年,他负责组织学科评估工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B+成绩的取得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负责组织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并取得了成功;2019年,负责组织申报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并取得成功,为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本、硕、博、博士后全链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创办成功。目前,他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本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负责人,积极参与湖北省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建设,多次指导各高校进行公共管理专业建设和改革,为湖北省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王占岐主持学术会议

担任学院院长后,王占岐提出“一个中心、四项工程”的学院发展思路,在学院推动发布了一系列的教学与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申请高级别项目、申报高级别奖项、发表高水平文章、出版高水平专著,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创办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时,一位青年老师感叹:“有一次,王老师带我们用3天时间奔赴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及中国矿业大学考察,在不断的学习、研讨后,最终拿出了一份满意的专业建设方案。对于路上的奔波和劳累,王老师总是笑笑说,没关系,坚持一下就好了。”他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感染了青年教师们。在他的推动下,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家基金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不断取得突破,高水平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除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外,王占岐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0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SCI/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依托研究成果,公开出版专著4部,获国土资源部优秀规划成果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学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王占岐表示,他将继续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走出校门的学生都有一张闪亮的名片;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开展具有战略前瞻性和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的科研工作;在管理中,持续推进“一个中心,四项工程”的学院发展思路,致力于“卓越公管、和谐公管、幸福公管”建设。


附:地大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www.cug.edu.cn/info/10506/93633.ht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     Copyright © 2022 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Baidu
sogou